联系电话:020-85280256  招生电话:020-85280255

温情陪伴,帮助学生走出原生家庭的牢笼

发布者:新闻部发布时间:2023-10-18浏览次数:10

36365路检测中心|主頁欢迎您  叶晓燕


【案例概述分析】

一、案例概述

小华(化名),广东普宁人,2019年8月底入学,入学后无明显异常行为。2020年8月28日该生顺利返校,8月29日接到该生表哥的电话,说该生情绪不太好,想轻生,希望辅导员能多关心他。具体诱发事件:8月27日该生想拿家中户口本,但被后妈拒绝,情绪激动崩溃,扬言要轻生,这一次给亲人们都发了告别短信,以下是他发给爸爸的短信内容:“爸爸,有件事情我想了很久,从小以来就有这个想法。对不起,我一直努力成为你理想中的样子,但一直让你失望,对不起我很抱歉。我希望我走后你的性格能变得温顺一点,脾气不要那么暴躁。如果有来生我不希望做你儿子。我已经很坚强地走到现在了,小时候我会躲在被子里哭,长大后我会和好朋友,老师倾诉,但我永远也逃不掉这些,未来还是得面对。我已经无法欺骗自己了,可以的话,你们再去要个孩子。对不起,我真的走不出来了,拜拜。”当天该生的父母就报了警,根据手机定位在一家酒店找到了他,第二天送将该生送回学校。返校后具体表现如下:(1)喜欢一个人独处,不主动与同学交流;(2)情绪比较低落,会有过度的紧张和焦虑表现;(3)失眠严重;(4)学习上大多数科目都申请缓考。

家庭情况:亲生妈妈在该生2-3个月时自杀去世,后来爸爸在该生3-4岁时娶了现在的妈妈,后妈没有生孩子。据该生自己回忆说家庭管教比较严格,后妈会打骂自己,这成为自己的心理阴影。前几年姐姐尝试割腕自杀,但未遂。该生与父母关系紧张,不主动和父母交流,觉得父母对不起自己,羡慕别人温馨的家庭。

二、问题分析

根据该生行为判断,是由原生家庭矛盾引发的心理危机,加上家族有自杀史,属于急性心理危机事件。

【案例解决方案】

一、合理归因,聚焦思想价值观

心理学上讲一个人的行为和习惯背后一定有着思想和价值观的根本起作用,案例中,我们看到小华因为和父母发生冲突,想选择轻生的方式来解决,这些冲动行为只是表象。如果只是单纯劝说他:“生活很美好,你父母都挺爱你的,你要知道感恩”等等,这些对他不起任何效果的。小华内心深处的渴望是希望父母能爱自己和理解自己,但小时候经历妈妈的离开、父亲重组家庭等等重大事件都会对小华的内心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其内心是非常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

二、培养感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小华比较喜欢独来独往,和同学没有太多的接触,这说明小华是一个性格比较内敛的学生。但有一点小华很重情义,讲感情,一旦是小华认定和自己比较相似的同学,小华就会对他很好。鉴于此,要想与小华建议良好的信任关系,更好的帮助他,仅仅是简单说教是行不通的,辅导员老师先不去评判也不着急去改变他,作为辅导员可以有意无意去宿舍和他聊聊天,和他多沟通思想谈心谈话,有时候也可以约他一起去吃饭,增加私下接触的机会,建立良好的感情基础。慢慢地小华开始信任辅导员,愿意和辅导员老师讲自己的心里话,有了感情基础一切的工作都好开展了,所以后期辅导员建议和鼓励他去参军入伍时,该生也是欣然接受和同意的,包括他在部队还主动给辅导员老师发短信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

三、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道路。

通过聊天了解到小华对自己的专业是比较迷茫的,也不太感兴趣,所以学习起来也很吃力,加上情绪低落,会很容易产生挫败感。了解小华的具体情况,辅导员老师调整了策略,不再一味要求小华提高学习成绩,而是主动建议他参军入伍,接受新的出路和道路。当该生得知大学能入伍的时候,感觉看到了希望,所以他开始为即将到来的兵检做准备,每天定时锻炼,正常饮食,正常作息后他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事实证明当兵这个道路对他来说是一条康庄大道,在部队里面他各方面表现突出,备受认可,部队生涯不仅仅改变他的身体和习惯,更是塑造了他的灵魂和思想,使得他对学习,对他以后的人生产生了根本的转变。

四、相信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

虽然小华在成绩上表现不突出,而且对很多事情还存在认知偏差,但作为辅

导员不能只看到学生的问题和缺陷,更要看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例如小华是一个很重情义和讲感情的人,为人也很仗义,这就是他的优点和内在资源,只要合理的引导,一定能有很大大发展。在部队他找到了自己的信心和尊严,积极主动,认真肯干,做人做事都取得了质的进步。这些蜕变也让他转变了自身的观念,养成更好的习惯,相信他复学后,他也会更加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经验与启示】

一、坚持思想价值引领,扣好学生的第一粒扣子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里面明确指出,辅导员第一职责就是思想和价值引领,这也就意味着,在平常工作中,辅导员一定要树立一个意识:“学生行为问题表现的背后都是思想价值观的问题”。这就要求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不能流于形式,要多关注学生思想和价值观动态,及时的解疑答惑,多做正面引导和支持,理清学生对各种事物尤其是读书的片面理解。习总书记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青年时节正是人的拔节孕穗时节,进大学那一会尤其是要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积极做好引导和高度关注。

二、沉着应对危机情境,选择有利应对策略

纵观该案例,我们发现一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难点,即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诱发因素与原生家庭密切相关,家庭环境、亲子关系、教养方式等对学生的人格成长影响巨大。所以在与家长或重要他人(对其影响很大的人)沟通时可以利用心理学专业知识,与家长探讨如何改善支持与成长环境,取得家长的信任;并在此基础上做好统筹联动,发挥心理健康中心、医生的力量,让家长及时带该生到专科医院进行系统正规的治疗。此外,这次心理危机干预事件,我还有一个很深的感触是一定要学会团结各方力量去帮助我们的学生,帮助他重新找到人生的意义。

三、尊重理解学生,好的关系是一切工作的基础

走进学生的内心,建立稳固的信任关系是做好心理工作的重要前提,从走到学生的身边到走进学生的心里,这需要辅导员长期的关怀,只有辅导员真诚与学生沟通,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多渠道了解学生动态,线上线下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学生从中感受到被支持的力量,才会让学生的对立情绪逐渐转变为信任,在学生关键的时刻才会第一时间想到辅导员,这份信任让心理危机干预的成功更多一份保障。

四、发挥朋辈队伍的力量,扩充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目前辅导员管理学生众多,要时刻留意每一个学生是很难落实到位,而且朋辈(班长、宿舍长、心理委员等)团队做心理危机排查具有年龄、时间、空间和情感等方面的天然优势,一是班上同学心理距离更为接近,更容易理解和接纳对方;二是朋辈团队经过一定的沟通和培训,可以成为预防和发现心理危机的关键力量,在一定程度可以完善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的预防模式,从根源上降低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五、相信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初入大学的他们,有很多的迷茫和困惑,对自己人生目标不明确,经历过高考之后,对学习有所懈怠。大学放松的环境,也会让很多自制力不强的学生,无法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学习习惯。作为辅导员的我们行走在大学教育的最前线,我们不能着眼于学生身上的缺点和不足,我们要努力看到我们学生本身积极资源,鼓励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特长和闪光点,挖掘他们身上的潜能,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和目标,找到真正的自己。这个过程,我们要不停坚信信念,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学生,这也是高校辅导员的职责所在。

【资源连接】

1. 相关规定《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

2. 相关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3. 相关资料刘娜,孙瑜.系统论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策略[J]. 中国成人教育,2016年第3期。

郭梅英,魏广东,张玉英.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与原生家庭特质焦虑及心理健康的关系[J]. 中国学校卫生, 2010年第3.